天津市染料化学第二厂
欢迎您

今天是

  | 首    页  |  企业简介  |  印染资讯  |  产品展示  |  企业荣誉  | 营销网络  | 下载中心  | 注册会员  |

首    页
企业简介
印染资讯
产品展示
企业荣誉

营销网络

下载中心
注册会员
     产品列表
酸性染料
碱性染料
酸性媒介染料
直接染料
皮革染料
食用染料
   天津市染料化学第二厂|天津市染化二厂(www.beijixingdyes.com)网站  友情链接
 
印染论坛
华夏印染网
中国印染网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
中国染料工业网
中国印染助剂网
中国纺织助剂网
中国印染网论坛
染整工程师论坛
中国印染信息网
中国印染化学品网
纺织检测专家网
染整资源在线:大染坊
染化技术资料库(台湾)
 
   

印染技术疑难问答(三)

本页包括10个问题,希望您对照参考:

1如何克服直接混纺染料染牛仔布缸样与实样不符?

2我厂在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上染涤/氨(964)针织楼梯布时,成品有隐约的小竖条,但不是染色造成的,因为经拉幅后竖条就不见了。我们估计是氨纶受损,因此把喷口调换,喷嘴压力和布速也进行调整,染色温度降低,染浴中加用德荚的防皱剂P-550,但大批生产时还有发生小竖条,不知何故,请指导.

3、我公司试生产竹/棉(65/35)纤维布的染色,经小样试验(先漂底,后染色)布面出现吸色不匀(色花),尤其卷边处更色浅,请对竹纤维染色要求指导一下。

4、为什么荧光增白剂的用量过多,其白度反而下降?各种增白剂有无用量标准?

5、能否推荐耐VP加工的活性染料?

6、染丝光棉纱是否一定要用高温型活性染料?

7、我们经常遇到加工白棉纱线有黄白现象,绞与绞之间黄白差异很明显。我们通过不同前处理以求解决黄白差异不匀现象,但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染出来的色纱往往深浅不一,要完全彻底解决黄白问题,是否可在常压下解决?或用哪些助剂能解决黄白问题?

8、我厂生产的32支纯棉针织汗布一直用柔软剂HC作后处理,手感可以达到要求。最近发现使用AB两个助剂厂生产的柔软剂HC效果却有明显差异。据AB两厂告知,使用原料基本是相同的。我厂测试一下A厂生产的柔软剂HC含固量为10%,pH4B厂生产的柔软剂HC含固量为12%,pH7,而B厂的产品其柔软效果反而差。请问为何含固量高的反而柔软效果差,是何原因?

9、我厂在腈/粘混纺纱筒子染色时采用阳离子染料和直接染料一浴法,染浴中加防沉淀剂KM1(台湾今达公司产品),经常出现染料结块,造成色差、色花等染疵,请问怎样解决?

10、在采用湿烘焙法工艺进行树脂整理时,染料的变退色非常严重。应该选用何种类型染料染色?

 

一、如何克服直接混纺染料染牛仔布缸样与实样不符?
回复: 在采用直接混纺染料染全棉牛仔布时,经常会出现缸样与实样不符的现象,且主要发生在水洗工序中。这主要因为直接染料是一类水溶性很大的染料,如果水洗温度过高,虽有利于充分洗除织物上的浮色,但也会使已经上染纤维的染料被溶解下来,以致出现缸样(染好后在缸上剪1块小样,马上用冷水冲洗一下)与实样(待缸样与标样对准后,再进行清洗,出缸,到成品)不符。
夏季,染色车间里的气温通常要比外面高3-5左右,加之许多高温高压喷射溢流染色机体上还包覆着厚厚的防护材料,经过染色后的机体很难声速冷却。因此,实际上布样的水洗温度在60℃左右,水洗时间约在20min以上,这样的条件,是直接染料难以承受的。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尽量使缸样与实样基本相符,必须注意以下3点:
1)对已染好颜色的缸样,从缸上剪取1-2小块后,模拟实样的水洗条件进行清洗,如于60-65下浸渍15-20min,然后用手挤压,再经冷水冲洗,熨干(或烘干),对照标样。
2)染缸上的实样,最好采取边排液边注冷水的方法,以对缸体温度和残液浓度有一个缓冲的过程,甚至可以在残液基本排去后,关闭排液阀,追加5-10g/L元明粉(Na2SO4),从而继续保持水洗浴中的电解质浓度,尽量减少已经上染纤维素纤维的染料再次溶落下来。最后,将水洗液排尽,再换冷流水清洗一遍,水洗时间长短视颜色深浅而定。
3)在总体生产调度上,要交错清洗 ,出缸时确保冷水压力,以免因冷水压力不足而延长水洗时间或因马虎水洗而带来的染色疵病。
以上方法,对解决全棉牛仔布、涤/棉或粘胶等混纺织物采用直接染料染色时出现缸样与实样不符有较好的效果。 (朱善长)

二、我厂在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上染涤/氨(964)针织楼梯布时,成品有隐约的小竖条,但不是染色造成的,因为经拉幅后竖条就不见了。我们估计是氨纶受损,因此把喷口调换,喷嘴压力和布速也进行调整,染色温度降低,染浴中加用德荚的防皱剂P-550,但大批生产时还有发生小竖条,不知何故,请指导.
回复: 涤/氨针织物在高温高压喷射溢流染色机上染色时,为保护氨纶纤维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染色pH值应控制在6—7。②染色温度:120—125(此时氨纶纤维已有损伤)。③掌握好喷压及导布轮转速。一般喷压大,织物运转速度快,有利于匀染及布面平整,但织物受张力大,容易使氨纶受损,喷压小,导布轮转速慢,不利于匀染且易产生折皱和鸡爪印。因此喷压一般控制035-04Mpa,布速200m/min较为合理。染浴中可以使用防皱剂P550,但用量不宜太高,否则对染色会带来负面影响,防皱剂用量控制15—20%。综上所述,你厂调整后的操作基本上是合理的,至于产生小竖条的问题,我们认为喷嘴压力大,在高温条件及有张力较大情况下促使氨纶受到一定损伤或擦伤布面,导致局部吸色不匀产生小竖条。你可在喷嘴压力和布速、染色温度、染浴pH值等几个方面摸索,以便找出原因
三、我公司试生产竹/棉(65/35)纤维布的染色,经小样试验(先漂底,后染色)布面出现吸色不匀(色花),尤其卷边处更色浅,请对竹纤维染色要求指导一下。
回复: 竹纤维是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员研制开发的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它是采用竹子为原料,利用化学方法制成浆粕,再经制胶、纺丝等工序而制成。它不仅具有天然纤维与人造纤维的优点,而且还具有天然抗菌性、防紫外线等特性,是一种再生绿色纤维。该纤维呈天然高度中空,横截面为梅花型排列,它含有竹密和果胶。竹纤维及其混纺织物表面有较多不规则的茸毛,这些茸毛在染整生产中的影响较大,为此应该进行烧毛处理。为确保竹/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匀染性,有些工厂介绍除烧毛外,还应进行丝光处理或碱减量处理。在染色方面,由于竹纤维有良好的溶胀性、吸湿性,其初染速率较高,容易与棉纤维产生竞染。用活性染料染色时,采用低温入染,(选用加工温度中等,固色率较高的汽巴克隆LS活性染料为宜。该染料为含有双一氟均三嗪活性基,染色温度为70℃,用盐量低,固色率高,结合键相对稳定。同时,与汽巴克隆LS染料配套的助剂有一定的染色保护作用,有利于保持竹纤维的原有品质。
四、为什么荧光增白剂的用量过多,其白度反而下降?各种增白剂有无用量标准?
回复: 荧光增白剂的品种甚多,各种的增白都有一定牌号的增白剂。虽然各种增白剂化学结构和性能不同,但对纤维或织物的增白原理都是一样的。其增白原理主要是由于增白剂的分子中都含有共轭双键系统,具有良好的平面性,这种特殊的分子结构在日光照射下能吸收日光中紫外线(波长为300-400nm)发现蓝紫光(波长为420-500nm),蓝紫色光与纤维或织物上的黄光混合而变成白光,从而使纤维或织物明显变白。荧光增白剂的增白作用只是光学上的增亮补色,并不能代替化学漂白。为此不经漂白的织物直接用工业区光增白剂来增白,其效果是不理想的。从荧光增白剂的原理可知,增白剂的增白效果主要取决于照射日光中紫外线的含量以及纤维或织物上荧光增白剂的浓度。当照射日光中紫外线的含量充足时,织物上增白剂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其增白效果随织物上增白剂的浓度增加而增强;但当增白剂的浓度提高到某一恰当浓度时,其增白效果最佳,可获得最高的白度值。若增白剂的浓度超过最佳浓度时,非但增白效果不会提高,相反有怕下降,即通常所说的泛黄。此时增白剂的最佳浓度称为增白剂的泛黄点。各种增白剂的泛黄点是不同的,例如荧光增白剂DT(用于涤纶纤维)其泛黄点为0.8%;荧光增白剂VBL(用于棉纤维)其泛黄点为0.5%,荧光增白剂DCB(用于腈纶纤维)其泛黄点为0.8%,Blankophor BBU(液状Bayer公司产品,用于纯棉织物)其泛黄点为1.26%;Uvitex ERN-PCGY公司产品,用于涤纶纤维)其泛黄点为0.8%;Uvitex EBF250%浆状(CGY公司产品,用于涤纶织物)其泛黄点为3%。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增白效果不随织物上荧光增白剂的浓度而白度值不再增加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织物上黄光的强度是有限的,因此,抵消黄光(主波长在570nm左右)电报局需要的由荧光增白剂吸收紫外线而反射出的黄光补色光——蓝此色光也是有限的。随着织物荧光增白剂的浓度增加,其发射的蓝紫光强度也增加,从而抵消织物上部分黄光,使织物越来越白。当织物上荧光增白剂的浓度增加到一恰当浓度时,其发射蓝紫光的强度恰好与织物上的黄光强度相等时,彼此恰好抵消,这时织物也最白,增白效果最好。当蓝紫光的强度大于抵消织物上的黄光强度时,增白剂所反射的蓝紫光表现得极为明显,同时因增白剂各种组成基团的不同,所呈现的不同色调如青光紫、红光蓝等也较明显地表现出来,上述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使织物的灰色调增加,其作用随增白剂的浓度增加而加强,从而使增白效果降低,虽然这时织物上已无黄光的痕迹,但是看起来已不再洁白、明亮、耀白。为此,在选用增白剂时,除了考虑其增白效果,还要通过小样试验,寻找不同荧光增白剂在织物上的泛黄点,以便合理使用,以获得最佳增白效果。
五、能否推荐耐VP加工的活性染料?
  回复: VP加工(Vapor-Phase Process)是不使用DMDHEU树脂(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树脂)整理剂,利用气体状的甲醛进行形态稳定整理的工艺。一般是指使水蒸气、甲醛、气体状催化剂(二氧化硫气体)13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交联反应的方法。

VP
加工是成衣制品的形态稳定整理方法。以其特有的防缩性、防皱性、保型、速干、吸水性及自然舒适的手感等特点倍受关注。

由于在高温蒸气的条件下,甲醛可能直接与染料反应,与一般的树脂整理相比,VP加工时上染于织物的染料易受甲醛的影响。因此,必须选择不易受甲醛影响的染料使用。

Sumifix Supra Br.Yellow 3GF 150% gran.
Sumifix Yellow 2GL sp
Sumifix G.Yellw GG
Sumifix Supra Scarlet 2GF150% gran.
Sumifix Supra Br.Red 3BF 150% gran.
Sumifix Supra Br.Red BSF 150% gran.

在公认的耐VP加工的染料中,蓝色系的染料被除外,因此一般不得不选用易受影响,但是色牢度较好的蓝色系染料进行染色。推荐使用:

Sumifix Supra Blue BRF 150% gran.
Sumifix Br.Blue R gran.
Sumifix Turq.Blue G(N)
Sumifix Supra Turq.Blue BGF(N)

综上述所述,对VP加工条件不做推敲,就进行可耐VP加工的染色是不可能的。希望染色工厂与进行VP加工的工厂相互合作,通过试样来决定所用染料和染色条件。

注: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40%),但是福尔马林与甲醛这两个词经常被无区别地使用(比如,福尔马林变色、福尔马林规格等)。本文叙词为甲醛 (textileinfo.com)
六、染丝光棉纱是否一定要用高温型活性染料?
  回复: 丝光棉纱一定要用高温型活性染料染色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不过丝光棉纱的上色性能较未丝光棉纱快,因为棉纤维经丝光后,纤维的微结构发生变化,晶区养活,无定形区增多,纤维吸附性提高,染色时染料上染较快,易造成染色不匀。如果纱线丝光时碱液中含有大量钙、镁离子,丝光后水洗或酸洗不及时、不充分、不均匀,都易造成丝光花疵病。丝光花在外观上不易发觉,只有在染色后才能发现。如果由此而认为低温型活性染料不适宜染丝光纱线是不对的。

七、我们经常遇到加工白棉纱线有黄白现象,绞与绞之间黄白差异很明显。我们通过不同前处理以求解决黄白差异不匀现象,但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染出来的色纱往往深浅不一,要完全彻底解决黄白问题,是否可在常压下解决?或用哪些助剂能解决黄白问题?
回复: 纯棉纱线出现黄白现象,一般是纤维的成熟度不同,正常成熟棉纤维的组成:纤维素含量93-95%,果胶质1.0%~1.5%,含氮物质1.0%~2.5%,蜡状物质0.3%~1.0%,灰份0.8%~1.8%,其它杂质1.0%~1.5%,不成熟棉的纤维素含量较低,而杂质的含量较多,这些杂质的存在不仅使纤维具有一定色泽,纤维的吸水性也较差。为了证实是否因死棉引起的黄白现象,可用C.I直接染料81 1.2%和C.I直接绿26 2.8%,配成染液。先取纱样若干克投入沸水中煮沸,待其润湿后取出水先、脱水。接着在上述染液中沸染15min(浴比140),加入2.5%食盐,再染15min,再加入食盐2.5%,染色15min,染毕取出清洗二次,再沸洗30s,取出脱水再冷洗二次、烘干。上法染色后未成熟棉纤维呈绿色,而成是多少。如果确是棉纤维的成熟度不同而产生的黄白现象,一般较难去除,有经验介绍加强煮练,如烧碱用量要比常规用量多,煮练时选择渗透性能好的精练剂,并加入亚硫酸钠,对去除果胶质、木质素等杂质有一定好处,并采用高温高压锅煮练。如在常压下煮练一般效果要差些,但仍可通过氯氧双漂,不仅去除棉纤维中天然色素,对其他杂质可进一步净化。在染色时尽可能采用低温入染,用梯度法升温,尽可能染中、深色品种。如果还不能解决,只能选择对死棉有遮盖性的还原染料染色,以上方法请作试验。

八、我厂生产的32支纯棉针织汗布一直用柔软剂HC作后处理,手感可以达到要求。最近发现使用AB两个助剂厂生产的柔软剂HC效果却有明显差异。据AB两厂告知,使用原料基本是相同的。我厂测试一下A厂生产的柔软剂HC含固量为10%,pH4B厂生产的柔软剂HC含固量为12%,pH7,而B厂的产品其柔软效果反而差。请问为何含固量高的反而柔软效果差,是何原因?
  回复: 柔软剂HC一般由硬脂酸、二甲基十八胺、石蜡经平平加O乳化而成的一种白色乳液,具有硬脂酸气味,酸性。其主要成份为硬脂酸铵盐和醋酸铵盐,属阳荷性表面活性剂。柔性剂的含固量虽然是考核质量指标之一,但不一定含固量高的比含固量低的好,同一类型的产品主要应考核其活性物的含量。A厂家生产的产品pH=4B厂家生产的产品pH7。这就不难看出B厂家生产的柔软剂HC在质量上是存在问题的。因为柔软剂HC是硬脂酸铵盐和醋酸铵盐的混合体。柔软剂HCpH值应是酸性(一般为35)。因此,B厂生产的产品虽然含固量高一点,但质量是很不稳定的。因为,柔软剂HC对碱极为敏感,在接近中性或碱性溶液时会产生可溶解的碱性化合物,能影响使用效果,也有可能产生分层现象。你可做一个试验,取AB两厂的产品各1%溶液,放在量筒或试管中,24小时后,观察其扩散性能。如发现有分层或液面有油脂析出的,属于不合格产品。造成B厂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在乳化过程中醋酸用量过少,部分组成还没有生成醋酸盐,因此其柔软效果就比A厂生产的柔软剂HC差。

九、我厂在腈/粘混纺纱筒子染色时采用阳离子染料和直接染料一浴法,染浴中加防沉淀剂KM1(台湾今达公司产品),经常出现染料结块,造成色差、色花等染疵,请问怎样解决?
回复: 你厂在腈/粘筒子纱染色采用阳离子染料和直接染料一浴法染色是可以的,但同浴染色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防止阳离子染料和阴离子直接染料的相互作用而造成沉淀。合理选用防沉淀剂并保持染浴的稳定性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染料的选用如相容性、配伍性、升温曲线、控制升温条件等也都十分重要。一般认为用分散剂WA(甲基聚氧乙烯醚基硅烷)或阿伏仑IW(聚氧乙烯脂肪醇)作防沉淀剂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但从防沉淀和染色效果来看以烷基酚聚氧乙烯硫酸酯,即非离子/阴离子两性助剂的效果最为理想。该助剂在染浴中可通过优先与阳离子染料作用,防止直接染料与阳离子染料结合,同时能保持染浴中阳离子/直接染料络合物的分散状态。在染色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直接染料上染粘胶纤维,而阳离子染料与助剂的络合物逐步分离,在高温时(一般为85℃以上),阳离子染料再上染到腈纶纤维上而完成染色。
你厂使用防沉淀剂KM是台湾生产的,不知属何种结构,因此无法确定其质量,根据你介绍的情况分析:如果确保染料的选择、配伍性、升温曲线、控温条件等都是合理的,那末该助剂的防沉淀效果是不够理想的。你可以选择用其它防沉淀剂如分散剂WA、阿伏仑IW等作对比试验,也可用少量阳离子染料和直接染料溶于水中,加入各种防沉淀剂,停放一定时间后观察有无沉淀来判别防沉淀剂的效果。
另外,由于你厂是采用筒子染纱,对筒纱的络简要求、卷绕密度、装纱前筒纱的倒角、装纱方法等等都要符合标准操作,否则很难保证染色质量,这一点请你特别注意。
还有,在筒子纱染色时,对特深色的腈/粘纱染色,由于染料浓度过高还会存在沉淀和污染等问题的发生。因此,对此类特深品种建议采用阳离子染料和直接染料同浴两步法染色。然后应注意固色、水洗、皂洗以确保染色牢度。

十、在采用湿烘焙法工艺进行树脂整理时,染料的变退色非常严重。应该选用何种类型染料染色?
回复: 湿烘焙加工法是将织物放在由纤维素反应型树脂整理剂和盐酸类催化剂(pH12)组成的浴中浸轧,进行水分率达7%8%的烘干处理后,在室温条件下置放20小时的整理方法。
用此方法整理能改善干湿折皱回复角,赋予织物柔软手感,但是同时也会引起染色物的变退色。
湿烘焙法条件不同于通常的树脂整理条件,是在湿润和强酸条件下进行处理的,对染色物的影响比较大,因此要选在树脂整理时不易发生变色,且耐酸性强的染料使用。有关活性染料染色物的耐酸性,在染料厂家的技术资料的酸点滴变色项目 (硫酸、盐酸等) 中都有记载,本文资料仅供参考。
从市场销售的黄色、橙色、红色活性染料中选择变色较少的染料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现有的蓝色、深蓝色和黑色系染料,大多数属易发生变色的双偶氮染料。此外,Formazan (兰紫色的甲)类蓝色、金属染料易受强酸的影响,因此蓝色、深蓝色、黑色系染料的选择范围较窄。 Sumifix Supra Yellow 3RF 150% gran.
Sumifix Supra Yellow E-XF gran.
Sumifix Supra Br.Red 3BF 150% gran.
Sumifix Supra Red E-XF gran.
Sumifix Br.Blue R gran.
用于湿烘焙法工艺,变色较少的三原色染料列举如下:
Sumifix HF Navy 2G garn. (4%
以上)
Sumifix Supra Navy Blue BF gran.(6%
以上)
Sumifix Black E-XF gran. (8%
以上)
Sumifix Black E-X cc.gran. (8%
以上)

(三)

 

一、如何克服直接混纺染料染牛仔布缸样与实样不符?
回复: 在采用直接混纺染料染全棉牛仔布时,经常会出现缸样与实样不符的现象,且主要发生在水洗工序中。这主要因为直接染料是一类水溶性很大的染料,如果水洗温度过高,虽有利于充分洗除织物上的浮色,但也会使已经上染纤维的染料被溶解下来,以致出现缸样(染好后在缸上剪1块小样,马上用冷水冲洗一下)与实样(待缸样与标样对准后,再进行清洗,出缸,到成品)不符。
夏季,染色车间里的气温通常要比外面高3-5左右,加之许多高温高压喷射溢流染色机体上还包覆着厚厚的防护材料,经过染色后的机体很难声速冷却。因此,实际上布样的水洗温度在60℃左右,水洗时间约在20min以上,这样的条件,是直接染料难以承受的。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尽量使缸样与实样基本相符,必须注意以下3点:
1)对已染好颜色的缸样,从缸上剪取1-2小块后,模拟实样的水洗条件进行清洗,如于60-65下浸渍15-20min,然后用手挤压,再经冷水冲洗,熨干(或烘干),对照标样。
2)染缸上的实样,最好采取边排液边注冷水的方法,以对缸体温度和残液浓度有一个缓冲的过程,甚至可以在残液基本排去后,关闭排液阀,追加5-10g/L元明粉(Na2SO4),从而继续保持水洗浴中的电解质浓度,尽量减少已经上染纤维素纤维的染料再次溶落下来。最后,将水洗液排尽,再换冷流水清洗一遍,水洗时间长短视颜色深浅而定。
3)在总体生产调度上,要交错清洗 ,出缸时确保冷水压力,以免因冷水压力不足而延长水洗时间或因马虎水洗而带来的染色疵病。
以上方法,对解决全棉牛仔布、涤/棉或粘胶等混纺织物采用直接染料染色时出现缸样与实样不符有较好的效果。 (朱善长)

二、我厂在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上染涤/氨(964)针织楼梯布时,成品有隐约的小竖条,但不是染色造成的,因为经拉幅后竖条就不见了。我们估计是氨纶受损,因此把喷口调换,喷嘴压力和布速也进行调整,染色温度降低,染浴中加用德荚的防皱剂P-550,但大批生产时还有发生小竖条,不知何故,请指导.
回复: 涤/氨针织物在高温高压喷射溢流染色机上染色时,为保护氨纶纤维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染色pH值应控制在6—7。②染色温度:120—125(此时氨纶纤维已有损伤)。③掌握好喷压及导布轮转速。一般喷压大,织物运转速度快,有利于匀染及布面平整,但织物受张力大,容易使氨纶受损,喷压小,导布轮转速慢,不利于匀染且易产生折皱和鸡爪印。因此喷压一般控制035-04Mpa,布速200m/min较为合理。染浴中可以使用防皱剂P550,但用量不宜太高,否则对染色会带来负面影响,防皱剂用量控制15—20%。综上所述,你厂调整后的操作基本上是合理的,至于产生小竖条的问题,我们认为喷嘴压力大,在高温条件及有张力较大情况下促使氨纶受到一定损伤或擦伤布面,导致局部吸色不匀产生小竖条。你可在喷嘴压力和布速、染色温度、染浴pH值等几个方面摸索,以便找出原因
三、我公司试生产竹/棉(65/35)纤维布的染色,经小样试验(先漂底,后染色)布面出现吸色不匀(色花),尤其卷边处更色浅,请对竹纤维染色要求指导一下。
回复: 竹纤维是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员研制开发的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它是采用竹子为原料,利用化学方法制成浆粕,再经制胶、纺丝等工序而制成。它不仅具有天然纤维与人造纤维的优点,而且还具有天然抗菌性、防紫外线等特性,是一种再生绿色纤维。该纤维呈天然高度中空,横截面为梅花型排列,它含有竹密和果胶。竹纤维及其混纺织物表面有较多不规则的茸毛,这些茸毛在染整生产中的影响较大,为此应该进行烧毛处理。为确保竹/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匀染性,有些工厂介绍除烧毛外,还应进行丝光处理或碱减量处理。在染色方面,由于竹纤维有良好的溶胀性、吸湿性,其初染速率较高,容易与棉纤维产生竞染。用活性染料染色时,采用低温入染,(选用加工温度中等,固色率较高的汽巴克隆LS活性染料为宜。该染料为含有双一氟均三嗪活性基,染色温度为70℃,用盐量低,固色率高,结合键相对稳定。同时,与汽巴克隆LS染料配套的助剂有一定的染色保护作用,有利于保持竹纤维的原有品质。
四、为什么荧光增白剂的用量过多,其白度反而下降?各种增白剂有无用量标准?
回复: 荧光增白剂的品种甚多,各种的增白都有一定牌号的增白剂。虽然各种增白剂化学结构和性能不同,但对纤维或织物的增白原理都是一样的。其增白原理主要是由于增白剂的分子中都含有共轭双键系统,具有良好的平面性,这种特殊的分子结构在日光照射下能吸收日光中紫外线(波长为300-400nm)发现蓝紫光(波长为420-500nm),蓝紫色光与纤维或织物上的黄光混合而变成白光,从而使纤维或织物明显变白。荧光增白剂的增白作用只是光学上的增亮补色,并不能代替化学漂白。为此不经漂白的织物直接用工业区光增白剂来增白,其效果是不理想的。从荧光增白剂的原理可知,增白剂的增白效果主要取决于照射日光中紫外线的含量以及纤维或织物上荧光增白剂的浓度。当照射日光中紫外线的含量充足时,织物上增白剂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其增白效果随织物上增白剂的浓度增加而增强;但当增白剂的浓度提高到某一恰当浓度时,其增白效果最佳,可获得最高的白度值。若增白剂的浓度超过最佳浓度时,非但增白效果不会提高,相反有怕下降,即通常所说的泛黄。此时增白剂的最佳浓度称为增白剂的泛黄点。各种增白剂的泛黄点是不同的,例如荧光增白剂DT(用于涤纶纤维)其泛黄点为0.8%;荧光增白剂VBL(用于棉纤维)其泛黄点为0.5%,荧光增白剂DCB(用于腈纶纤维)其泛黄点为0.8%,Blankophor BBU(液状Bayer公司产品,用于纯棉织物)其泛黄点为1.26%;Uvitex ERN-PCGY公司产品,用于涤纶纤维)其泛黄点为0.8%;Uvitex EBF250%浆状(CGY公司产品,用于涤纶织物)其泛黄点为3%。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增白效果不随织物上荧光增白剂的浓度而白度值不再增加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织物上黄光的强度是有限的,因此,抵消黄光(主波长在570nm左右)电报局需要的由荧光增白剂吸收紫外线而反射出的黄光补色光——蓝此色光也是有限的。随着织物荧光增白剂的浓度增加,其发射的蓝紫光强度也增加,从而抵消织物上部分黄光,使织物越来越白。当织物上荧光增白剂的浓度增加到一恰当浓度时,其发射蓝紫光的强度恰好与织物上的黄光强度相等时,彼此恰好抵消,这时织物也最白,增白效果最好。当蓝紫光的强度大于抵消织物上的黄光强度时,增白剂所反射的蓝紫光表现得极为明显,同时因增白剂各种组成基团的不同,所呈现的不同色调如青光紫、红光蓝等也较明显地表现出来,上述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使织物的灰色调增加,其作用随增白剂的浓度增加而加强,从而使增白效果降低,虽然这时织物上已无黄光的痕迹,但是看起来已不再洁白、明亮、耀白。为此,在选用增白剂时,除了考虑其增白效果,还要通过小样试验,寻找不同荧光增白剂在织物上的泛黄点,以便合理使用,以获得最佳增白效果。
五、能否推荐耐VP加工的活性染料?
  回复: VP加工(Vapor-Phase Process)是不使用DMDHEU树脂(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树脂)整理剂,利用气体状的甲醛进行形态稳定整理的工艺。一般是指使水蒸气、甲醛、气体状催化剂(二氧化硫气体)13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交联反应的方法。

VP
加工是成衣制品的形态稳定整理方法。以其特有的防缩性、防皱性、保型、速干、吸水性及自然舒适的手感等特点倍受关注。

由于在高温蒸气的条件下,甲醛可能直接与染料反应,与一般的树脂整理相比,VP加工时上染于织物的染料易受甲醛的影响。因此,必须选择不易受甲醛影响的染料使用。

Sumifix Supra Br.Yellow 3GF 150% gran.
Sumifix Yellow 2GL sp
Sumifix G.Yellw GG
Sumifix Supra Scarlet 2GF150% gran.
Sumifix Supra Br.Red 3BF 150% gran.
Sumifix Supra Br.Red BSF 150% gran.

在公认的耐VP加工的染料中,蓝色系的染料被除外,因此一般不得不选用易受影响,但是色牢度较好的蓝色系染料进行染色。推荐使用:

Sumifix Supra Blue BRF 150% gran.
Sumifix Br.Blue R gran.
Sumifix Turq.Blue G(N)
Sumifix Supra Turq.Blue BGF(N)

综上述所述,对VP加工条件不做推敲,就进行可耐VP加工的染色是不可能的。希望染色工厂与进行VP加工的工厂相互合作,通过试样来决定所用染料和染色条件。

注: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40%),但是福尔马林与甲醛这两个词经常被无区别地使用(比如,福尔马林变色、福尔马林规格等)。本文叙词为甲醛 (textileinfo.com)
六、染丝光棉纱是否一定要用高温型活性染料?
  回复: 丝光棉纱一定要用高温型活性染料染色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不过丝光棉纱的上色性能较未丝光棉纱快,因为棉纤维经丝光后,纤维的微结构发生变化,晶区养活,无定形区增多,纤维吸附性提高,染色时染料上染较快,易造成染色不匀。如果纱线丝光时碱液中含有大量钙、镁离子,丝光后水洗或酸洗不及时、不充分、不均匀,都易造成丝光花疵病。丝光花在外观上不易发觉,只有在染色后才能发现。如果由此而认为低温型活性染料不适宜染丝光纱线是不对的。

七、我们经常遇到加工白棉纱线有黄白现象,绞与绞之间黄白差异很明显。我们通过不同前处理以求解决黄白差异不匀现象,但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染出来的色纱往往深浅不一,要完全彻底解决黄白问题,是否可在常压下解决?或用哪些助剂能解决黄白问题?
回复: 纯棉纱线出现黄白现象,一般是纤维的成熟度不同,正常成熟棉纤维的组成:纤维素含量93-95%,果胶质1.0%~1.5%,含氮物质1.0%~2.5%,蜡状物质0.3%~1.0%,灰份0.8%~1.8%,其它杂质1.0%~1.5%,不成熟棉的纤维素含量较低,而杂质的含量较多,这些杂质的存在不仅使纤维具有一定色泽,纤维的吸水性也较差。为了证实是否因死棉引起的黄白现象,可用C.I直接染料81 1.2%和C.I直接绿26 2.8%,配成染液。先取纱样若干克投入沸水中煮沸,待其润湿后取出水先、脱水。接着在上述染液中沸染15min(浴比140),加入2.5%食盐,再染15min,再加入食盐2.5%,染色15min,染毕取出清洗二次,再沸洗30s,取出脱水再冷洗二次、烘干。上法染色后未成熟棉纤维呈绿色,而成是多少。如果确是棉纤维的成熟度不同而产生的黄白现象,一般较难去除,有经验介绍加强煮练,如烧碱用量要比常规用量多,煮练时选择渗透性能好的精练剂,并加入亚硫酸钠,对去除果胶质、木质素等杂质有一定好处,并采用高温高压锅煮练。如在常压下煮练一般效果要差些,但仍可通过氯氧双漂,不仅去除棉纤维中天然色素,对其他杂质可进一步净化。在染色时尽可能采用低温入染,用梯度法升温,尽可能染中、深色品种。如果还不能解决,只能选择对死棉有遮盖性的还原染料染色,以上方法请作试验。

八、我厂生产的32支纯棉针织汗布一直用柔软剂HC作后处理,手感可以达到要求。最近发现使用AB两个助剂厂生产的柔软剂HC效果却有明显差异。据AB两厂告知,使用原料基本是相同的。我厂测试一下A厂生产的柔软剂HC含固量为10%,pH4B厂生产的柔软剂HC含固量为12%,pH7,而B厂的产品其柔软效果反而差。请问为何含固量高的反而柔软效果差,是何原因?
  回复: 柔软剂HC一般由硬脂酸、二甲基十八胺、石蜡经平平加O乳化而成的一种白色乳液,具有硬脂酸气味,酸性。其主要成份为硬脂酸铵盐和醋酸铵盐,属阳荷性表面活性剂。柔性剂的含固量虽然是考核质量指标之一,但不一定含固量高的比含固量低的好,同一类型的产品主要应考核其活性物的含量。A厂家生产的产品pH=4B厂家生产的产品pH7。这就不难看出B厂家生产的柔软剂HC在质量上是存在问题的。因为柔软剂HC是硬脂酸铵盐和醋酸铵盐的混合体。柔软剂HCpH值应是酸性(一般为35)。因此,B厂生产的产品虽然含固量高一点,但质量是很不稳定的。因为,柔软剂HC对碱极为敏感,在接近中性或碱性溶液时会产生可溶解的碱性化合物,能影响使用效果,也有可能产生分层现象。你可做一个试验,取AB两厂的产品各1%溶液,放在量筒或试管中,24小时后,观察其扩散性能。如发现有分层或液面有油脂析出的,属于不合格产品。造成B厂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在乳化过程中醋酸用量过少,部分组成还没有生成醋酸盐,因此其柔软效果就比A厂生产的柔软剂HC差。

九、我厂在腈/粘混纺纱筒子染色时采用阳离子染料和直接染料一浴法,染浴中加防沉淀剂KM1(台湾今达公司产品),经常出现染料结块,造成色差、色花等染疵,请问怎样解决?
回复: 你厂在腈/粘筒子纱染色采用阳离子染料和直接染料一浴法染色是可以的,但同浴染色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防止阳离子染料和阴离子直接染料的相互作用而造成沉淀。合理选用防沉淀剂并保持染浴的稳定性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染料的选用如相容性、配伍性、升温曲线、控制升温条件等也都十分重要。一般认为用分散剂WA(甲基聚氧乙烯醚基硅烷)或阿伏仑IW(聚氧乙烯脂肪醇)作防沉淀剂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但从防沉淀和染色效果来看以烷基酚聚氧乙烯硫酸酯,即非离子/阴离子两性助剂的效果最为理想。该助剂在染浴中可通过优先与阳离子染料作用,防止直接染料与阳离子染料结合,同时能保持染浴中阳离子/直接染料络合物的分散状态。在染色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直接染料上染粘胶纤维,而阳离子染料与助剂的络合物逐步分离,在高温时(一般为85℃以上),阳离子染料再上染到腈纶纤维上而完成染色。
你厂使用防沉淀剂KM是台湾生产的,不知属何种结构,因此无法确定其质量,根据你介绍的情况分析:如果确保染料的选择、配伍性、升温曲线、控温条件等都是合理的,那末该助剂的防沉淀效果是不够理想的。你可以选择用其它防沉淀剂如分散剂WA、阿伏仑IW等作对比试验,也可用少量阳离子染料和直接染料溶于水中,加入各种防沉淀剂,停放一定时间后观察有无沉淀来判别防沉淀剂的效果。
另外,由于你厂是采用筒子染纱,对筒纱的络简要求、卷绕密度、装纱前筒纱的倒角、装纱方法等等都要符合标准操作,否则很难保证染色质量,这一点请你特别注意。
还有,在筒子纱染色时,对特深色的腈/粘纱染色,由于染料浓度过高还会存在沉淀和污染等问题的发生。因此,对此类特深品种建议采用阳离子染料和直接染料同浴两步法染色。然后应注意固色、水洗、皂洗以确保染色牢度。

十、在采用湿烘焙法工艺进行树脂整理时,染料的变退色非常严重。应该选用何种类型染料染色?
回复: 湿烘焙加工法是将织物放在由纤维素反应型树脂整理剂和盐酸类催化剂(pH12)组成的浴中浸轧,进行水分率达7%8%的烘干处理后,在室温条件下置放20小时的整理方法。
用此方法整理能改善干湿折皱回复角,赋予织物柔软手感,但是同时也会引起染色物的变退色。
湿烘焙法条件不同于通常的树脂整理条件,是在湿润和强酸条件下进行处理的,对染色物的影响比较大,因此要选在树脂整理时不易发生变色,且耐酸性强的染料使用。有关活性染料染色物的耐酸性,在染料厂家的技术资料的酸点滴变色项目 (硫酸、盐酸等) 中都有记载,本文资料仅供参考。
从市场销售的黄色、橙色、红色活性染料中选择变色较少的染料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现有的蓝色、深蓝色和黑色系染料,大多数属易发生变色的双偶氮染料。此外,Formazan (兰紫色的甲)类蓝色、金属染料易受强酸的影响,因此蓝色、深蓝色、黑色系染料的选择范围较窄。 Sumifix Supra Yellow 3RF 150% gran.
Sumifix Supra Yellow E-XF gran.
Sumifix Supra Br.Red 3BF 150% gran.
Sumifix Supra Red E-XF gran.
Sumifix Br.Blue R gran.
用于湿烘焙法工艺,变色较少的三原色染料列举如下:
Sumifix HF Navy 2G garn. (4%
以上)
Sumifix Supra Navy Blue BF gran.(6%
以上)
Sumifix Black E-XF gran. (8%
以上)
Sumifix Black E-X cc.gran. (8%
以上)

 

 

友情链接:
百度  谷歌  雅虎  搜狐  网易  新浪  腾迅  阿里巴巴  慧聪网  淘宝网  易趣网  MSN中文网  凤凰网  天涯社区  NBA 
版权所有 2003- - -    天津市染料化学第二厂
 销售热线:022-27357753 ,13622036018 , 15620278669
 厂址:天津市东丽区张贵庄路 邮编:300163
 销售在线服务: 微信:13622036018  QQ:36490241
津ICP备09006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