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列表 |
|
|
|
|
|
印染技术疑难问答(二)
本页包括11个问题,希望您对照参
考:
1、棉织物用氯化锌改性,有什么效果?
2、怎样用活性染料和碱催化的N-羟甲基化合物对棉织物进行染整一步法加工?
3、何谓变色印花?其工艺如何?
4、天然染料有什么特点?用什么媒染剂?怎样染色?
5、超临界的CO2染色有什么优点?
6、怎样用过醋酸低温漂白棉织物?
7、在棉织物煮练时加蒽醌有什么好处?
8、经冷轧堆工艺处理后的全棉等半制品毛效偏低,这一问题怎样解决?
9、清香印花的关键是什么?有哪些印制方法?
10、怎样克服涤纶超细纤维磨毛织物的染色折皱?
11、今年我国新增染料品种有哪些?
一、棉织物用氯化锌改性,有什么效果?
回复:
棉纤维的物理构造可用氯化锌那样的膨化剂加以变化。如将漂白棉双股纱以小绞纱状浸渍种种浓度(25%、30%、35%、40%、45%、50%)的氯化锌水溶液,温度为室温,时间分30min和60min两种。之后,直接染色或松弛处理30min或6min后染色。染色条件为:AtulDirect
Skyblue FB 1g/L,Na2CO33g/L,NaCl
10%,沸染45min。结果为:
(1)染料吸尽率:未经氯化锌处理棉的染料吸尽率为73%,经氯化锌30min处理、立即水洗的棉,染料吸尽率减少最大。如ZnCl2用量为30%,处理30min,染料吸尽率为47%。如再经松弛处理30min,则染料吸尽率提高到66%。
(2)棉纱线的直径增加率(膨润度):氯化锌浓度低(如25%)时,膨润效果最大(处理30min,直径增加率达5.4%)。在此场合,因为仅非结晶区受影响,所以膨润效果最大。处理时间增加或浓度增加,膨润效果反而下降。
(3)强力变化:氯化锌用量40%时,经30min处理,强力稍增加;经60min处理,强力增加较多;经30min处理+30min松弛处理,强力有所增加。经氯化锌处理,捻度无变化。
二、怎样用活性染料和碱催化的N-羟甲基化合物对棉织物进行染整一步法加工?
回复:
使用活性染料和碱催化的N-羟甲基整理剂,并采用浸轧—焙烘工艺,可对棉织物同时进行染色和耐久压烫整理。
研究经退浆、煮练和漂白的棉织物,整理剂为含固量约50%的二羟甲基脲,活性染C.I.活性红42、C.I.活性黄35和C.I.活性蓝7,碱催化剂是碳酸钠和磷酸三钠。
染整一步法工艺是:织物二浸二轧,染液组成:活性染料2g/L、二羟甲基脲100g/L、硫酸钠20
g/L以及不同量(5、10、15、20
g/L)碱催化剂的溶液。浸轧前,整理剂要完全溶解在80℃的浸轧浴中3min。浸轧后,立即120℃焙烘5min,彻底水洗,皂煮,淋洗,最后烘干。
结果如下:
(1)二羟甲基脲的作用:当整理液中含二羟甲基脲100
g/L、C.I.活性红42
2 g/L、硫酸钠20
g/L和碳酸钠20
g/L时,处理织物的干折皱回复角约可提高100°(经+纬),而色泽强度(以K/S表示)约可增加1倍。这说明在碱催化剂的存在下,二羟甲基脲适用于染整一步法。
(2)催化剂特性:当催化剂浓度相同时,在导致较高的色泽强度方面,碳酸钠比磷酸三钠更为有效。采用不同催化剂的整理织物,其干折皱回复角也有显著的差异,即碳酸钠比磷酸三钠对于折皱回复角的作用更大。
(3)碱催化剂浓度:染整一步法的色泽强度和织物的干折皱回复角都随着整理浴中二种碱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4)染料:染料特性如其分子大小、替代基团等都会影响色泽强度和干折皱回复角。但染整一步法的整理织物,其耐洗牢度和残留拉伸强力却不受染料特性的影响。此外,加入二羟甲基脲可稍许提高处理织物的耐洗牢度。
三、何谓变色印花?其工艺如何?
回复:
变色印花就是印制的花纹或色泽能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导致变化的外部条件不可能很剧烈,因此,要求变色体的灵敏度很高。目前可利用的变色条件有光源、周围温度和大气湿度。而相应的变色体则为光敏、热敏和湿敏型变色物质。利用上述变色条件和变色物质,先后开发了夜光印花、光敏型和热敏型变色服装等。夜光印花织物能随光源的有无而变化色泽和花纹。最早开发的热敏型变色服装,原为灰蓝色,穿在人身上后,由于体温导致灰蓝色变成淡红色乃至绿色。之后,发现液晶的热敏性非常灵敏,显示多色效果,宛如天空的彩虹。具有这样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大约在5000种以上。液晶大多具有扭转的分子层,能反射日光、发射出灿烂的色泽。其中,胆甾醇液晶显示列向液晶的性质,但还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一旦受到白色光照射,就会呈现彩虹,而且一经改变压力和温度,又会产生新的色泽,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呈现从红色到紫色的齐全的色普。并且,这种过程是可逆的。
在公共场所、风、太阳移动等引起的微小温度变化的影响下,用上述液晶化合物印花的织物,其印花部分色泽也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即使温度不变化,在光线等因素的影响下,也具有变成其他色泽的特性。在将液晶就用于印花时,必须选择好染料或涂料,使之适合于液晶化合物随温度变化而产生特有的光学反射。不过,将液晶直接用于印花色浆,平网印花后,热处理时即消失变色性能。一般,须将它制成微胶囊体或分散在聚氨基甲酸酯的预聚液中,进行印制。日本已开发出热敏型TC变色印花浆,可与交联剂、粘合剂及催化剂一起,用于织物的变色印花。它采用微囊制剂,由内酯化合物、接受电子体和减敏剂组成。内酯化合物有三苯基甲烷系和呫吨系化合物,因取代基变化而呈现各种色泽。接受电子体有酚性树脂、活性白土、苯酚化合物、有机酸、酸性白土、膨润土等,与内酯化合物接触后立即变色。减敏剂在织物发色后,在特定的温度下使织物消色。TC涂料现有6种色种,加以拼混,可获得多色效应。它也可与普通涂料拼混。其变色效果是可逆的,可以反复变色或消色。如将蓝色TC涂料与黄色涂料相拼,织物色泽随温度变化可在绿色和黄色之间变化。这种涂料粒径为20~40μm。印花工艺为:网印、烘干,100℃热固着3min。不足之处在于不耐水洗,只能用石油系溶剂干洗,而且耐晒坚牢度低劣。
国内已开发了变色印花浆TM-PTB、TM-OGB和TM-YG三种。它们都是热湿兼敏型变色体。变色范围为粉红D绿D孔雀蓝,橙黄D绿蓝,柠檬黄D果绿。如在相对湿度55%和温度33℃时为孔雀蓝色;当相对湿度达到65%和温度31℃时为浅绿色;而当湿度再增加时则转为浅粉红色。相对湿度降低到52%时,即使温度下降到29.5℃时仍为孔雀蓝色。这种浆料由成膜剂、交联剂、保护剂和催化剂组成。其固体颗粒直径为20μm左右。加工工艺为:筛网印花,烘燥,180℃焙烘。它长期曝露在空气中不褪色,但落水后即丧失变色性能,所以只能用三氯乙烯等溶剂干洗。
四、天然染料有什么特点?用什么媒染剂?怎样染色?
回复:
近年来,发现合成纤维和合成染料都有引起某些人患过敏性皮肤病的可能。国际上掀起了回归自然热。天然染料以无毒、无害、无污染而东山再起。天然染料有矿物染料、动物染料和植物染料,而以植物染料为主体。植物染料染色的特点是:除了色相自然外,有些植物如茜草、靛蓝、郁金等的染色织物还有防虫和杀菌作用,加上植物染料染色物的色泽有难舍的情趣,自然的芳香,自然受到部分消费者的赞赏。
植物染料按应用特点可分类为:(1)天然色素对水有较高的溶解度,能为纤维所吸附,如黄蘖(berberine);(2)天然色素对水有一定的溶解度,能为纤维所吸附,但为了提高坚牢度,要进行媒染,如栌(hustin,二氢漆黄素)、苏枋、胭脂红(胭脂红酸);(3)天然色素几乎不溶于水,其配糖体溶于水,为纤维所吸附,用后媒染法固着,如青茅草、栀子(Crocetin,藏化酸)、槐、柏梅;(4)天然色素对水溶解度小,有螯合物配位位置,因而与先经媒染而在纤维上吸附的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而固着,如紫草、茜素;(5)染料在植物中以成为天然色素前的形式存在,在染色过程中在纤维上形成不溶性的色素,如靛蓝、贝紫、6,6′-二溴靛蓝;(6)利用对酸或碱的溶解度的不同,使在纤维上吸附固着,如红花、郁金;(7)使纤维吸附单宁,主要经过后媒染而发色固着,单宁分为焦棓酚单宁系及儿茶酚单宁系两大类。
天然染料对蚕丝和羊毛等蛋白质纤维能充分上染,但为了提高坚牢度,并表现出多种色相,一般采用媒染法。天然染料对于棉、麻等纤维素纤维,上染率很低,一般要反复进行媒染—染色。日本历史上曾用灰汁、换浆和明矾等为媒染剂。拿以灰汁为碱剂的红花染色为例,因为红花中的天然红色素可溶于碱而不溶于酸,将在红花中共存的黄色色素藏红花黄用水萃取后,用灰汁使色素溶出。可是,纤维在灰汁中难以发生吸附,因此,要加入醋酸,使其为酸性,析出色素的同时,投入纤维染色。铁浆为茶褐色的液体。其主要成分为醋酸亚铁。铁浆的作用在于借助于铁离子形成配位结合,而如与单宁反应,则生成组成复杂的黑色单宁。而在单宁中,焦棓酚系的较之邻苯二酚系的可提供更乌的黑色。当然,无论哪种天然染料,一度媒染得不到黑色,必须经过反复染色。不过,经铁浆或其他铁盐媒染的纤维,随着岁月的流逝会遭到损伤。明矾是钾明矾的简称,为硫酸铝与硫酸钾的复盐。用作媒染剂时,能借铝离子进行配位结合。铝离子是典型的金属离子,能形成相当稳定的6配位络合物,但因为它是外轨道型络合物,较之铁离子和铬离子那样的迁移金属离子所形成的内轨道型络合物更弱,反过来说,有媒染色相变化小、色调鲜明度优良的特点。如日本有人用茜素染色时,经铝媒染,得到鲜明的红色,坚牢度也良好。日本推行泥染,由来已久。它是借泥中所含铁的成分、铝的成分进行媒染,表现出泥所在地独特的色相。
传统的天然染料染色方法:
(1)染液的制备:将树皮、树干、根、叶等植物切碎,放入有水的容器中,加热煮20~30min,提取煎法。将此法反复数次,提取煎汁,用以制备染液。
(2)煮染:将上述染液加热,浸入纱线或织物。
(3)媒染:煮染后,放置染液直到冷却,即进行媒染。媒染剂视要求的色泽,使用含铝、铜、铁或锡等化学品。将经过煮染的纱线和织物在含这些媒染剂的液中浸渍媒染30min左右后,水洗。
以上为先染色后媒染法。先媒染后染色法则是先进行媒染,然后染色。其顺序为:媒染→水洗→染色→水洗→干燥。无论先染色后媒染法或先媒染后染色法,都可视需要进行一次或反复进行若干次。先媒染后染色法染色深度高。先染色后媒染法匀染性好。一般来说,较之蚕丝、羊毛,天然染料对棉、麻的染色性较差。
举例:染色时,将重量为被染物重量2倍左右的红花放入棉袋,浸入水中。在萃取黄色素后,将重量为红花饼重量的8%的碳酸钠或碳酸钾,溶解于250倍左右的水中,加入。在常温下,使红色素充分溶解,溶出液的pH值为10左右。将它制备为染浴后,投入真丝线或真丝绸。加热后,在染浴中加入相当于梅汁或食醋酸度的稀醋酸,使染浴呈微酸性,溶出的红色素为真丝所吸附。
五、超临界的CO2染色有什么优点?
回复:
在密闭体系中通过加压,同时提高温度,能将CO2开始冷凝。在临界温度下,增加压力,仅增加液相的一部分。但在临界温度和压力以上(即临界)时,体系具有特殊性质,有高如液体的密度,低如气体的粘度。这种超临界流体的低粘度对染料分子有高溶解能力和高扩散性质,可取代水用于染色。温度于31℃以上,并且压力在72×105Pa以上,CO2就以超临界液体状态存在。
德国Jasper公司制成了可容纳织物3kg和染浴20L的染色样机。染料加入压力容器中,然后,超临界自CO2贮槽用泵打入染色机中。染料通过被称作“比例闸门”而加入。约10~20min后,超临界CO2再输回贮存槽中,该操作由压力—温度程序自动控制。当压力降低后,开启染料容器,将未用掉的染料和已干燥的织物取出。Japer公司还安装了中试车间单元进行了放大试验。适宜的生产条件是:120℃染色,压力高到25×105Pa。
汽巴-嘉基已专门研制了用于染涤纶应用超临界CO2的染料。现可应用的染料已有约15种。
采用超临界CO2染色,染料吸尽率达到98%,而CO2的损耗率保持在2%~5%范围内。未经利用的2%染料,可回收再用或废弃。与传统的染涤纶工艺相比,本工艺可将染色时间减少一半,无废水排放,可望节能80%,并省去干燥过程。添置设备的投资可由上述优点得到补偿。
六、怎样用过醋酸低温漂白棉织物?
回复:
棉可在30℃时通过在漂液中加2,2′-双吡啶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的方法,用过醋酸漂白,最佳pH值为7。棉中的亚铁离子从溶液中吸收以吡啶,形成双吡啶亚铁离子的三螯合物,与纤维素分子缔合。双吡啶的浓度必须较高,使全部成为三螯合物,而不是单螯合物或双螯合物,才能得到最佳漂白效果和使过醋酸稳定。
过醋酸低温漂白有代表性的处方是:四硼酸钠25.5mmol/L,双氧水36.7mmol/L,醋酸酐34.4mmol/L,2,2′-双吡啶(Bipy)
0.640m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SLS)2.60mmol/L。
漂液的配制是:把0.9mL双氧水(50%)加到200mL17.5g/L的四硼酸钠溶液中。把所需的1.0%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加到大约50mL的水中,注入一只500mL量筒,再把所需的2000g/L浓度的2,2′-双吡啶溶液加入量筒,充分混合,再将含双氧水和四硼酸钠的溶液加入,并加水至400mL。然后把该溶液倒入500mL的三颈圆底烧瓶,放在恒温浴中不时人工摇动,使达到均匀温度。再在此溶液中加入醋酸酐(1.3mL),再用人工搅拌5min,使醋酸酐完全过氧化。要小心从事,使醋酸酐在最大程度上转变成过醋酸,并防止过醋酸的消耗性分解。在用双氧水和醋酸酐生成过醋酸的过程中,为安全起见,要使双氧水的摩尔数略微超过醋酸酐的摩尔数,以防止形成过氧化二酰,因为过氧化二乙酰有潜在的爆炸性。
当过醋酸形成后,将棉织物试样放入漂液,不时用人工搅动,漂白60min后取出用自来水彻底净洗,脱水晾干。
在漂白过程中,过醋酸在20℃时分解率为5.7%,而到60℃时达到81%。因此,由于过醋酸的稳定性降低,抵消了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漂白效果,故最大白度指数系在50℃时取得,但在30℃时漂白,获得的白度指数就达73.04。(本网编)
七、在棉织物煮练时加蒽醌有什么好处?
回复:
在棉织物煮练中使用蒽醌的好处是:大大缩短煮练时间,提高煮练产量,节汽,节电。加蒽醌煮练试样的染色均匀性,也与常规煮练试样相同。
应用实例。将轻薄织物A、中等厚度的织物B及厚重织物C分别采用高压煮练锅煮练。练液处方为氢氧化钠2.5%(按织物重,以下同),碳酸钠1.5%,水玻璃0.5%,润湿剂0.1%,蒽醌0.2%~1.5%。在2.1×105Pa(2.1kg/cm2)压力下煮练2~8h。结果表明,对于试样A和B,用0.75%蒽醌后煮练时间能从常规加工所需8h减到4h,对试样C,用1%蒽醌才能得到相同效果。在上述蒽醌浓度下煮练4h,试样的断裂强度完全和常规煮练试样相同,其吸湿性也相同。
八、经冷轧堆工艺处理后的全棉等半制品毛效偏低,这一问题怎样解决?
回复:
在实践中发现用冷轧堆工艺处理后的棉等半制品毛效不高,如用冷轧堆工艺处理的棉织物,使用进口高效煮练剂毛效达10cm左右,而用国产某些煮练剂毛效为7~8cm。7~8cm的毛效对普通织物印花是可行的,但不利于生产高档印染产品。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有:采用价格贵的冷轧堆专用煮练剂;或在冷堆后,再经短时间汽蒸,以大大提高毛效。
全棉织物工艺处方(g/L)为:H2O2(100%)20,
NaOH 30, K2S2O8 5,
煮练剂(ZH-11、FZS-3、PD-820、DS-70或DB-491)10,稳定剂FT4。工艺流程为:织物烧毛→浸轧练漂液(多浸一轧)→堆置(温度26~30℃,17h)→短蒸(温度98~100℃,时间5~10min)→90℃热水洗→冷水洗→烘干。
结果表明,冷堆后再短蒸5min,经以上精练剂处理的织物的毛效均明显提高,增加幅度为3~5cm。如果不短蒸,DB-491煮练剂不能用于冷轧堆(因毛效太低),若汽蒸5min,毛效由原来的5.5cm提高到9.5cm,从而符合印花或染色的要求。如汽蒸时间为10min,毛效可进一步提高。此外,短蒸后织物白度进一步提高,这主要是短蒸时双氧水进一步起漂白作用的结果。
涤棉混纺织物冷堆后再进行短时间汽蒸,也能显著提高毛效。
九、清香印花的关键是什么?有哪些印制方法?
回复:
清香印花的关键,是在印花色浆中加入具有缓释性和长效性的香精。纺织品经印制后,不仅留下引人入胜的图案,
还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散发出扑鼻的芳香。
它有三种印制方法:
(1)溶解法:分别把香精和树脂溶解于溶剂中。然后将含香精的溶剂倒入含树脂的溶剂中。经剧烈搅拌后溶化,于是,香精在树脂溶液中分散,再加入涂料色浆,搅拌均匀,制成清香涂料印花色浆。用此色浆印制织物,由于溶剂和香精的挥发速度不同,树脂包裹或封闭香精、涂料色浆粘合在织物上,使香精能够持久而缓慢地释放出香味。
(2)粉末法:分别把香精和树脂溶解于溶剂中,然后将含;香精的溶剂倒入含树脂的溶剂中,经剧烈搅拌乳化,香精分散:在树脂溶液中,然后脱气,浇灌成薄膜,再加以干燥,粉碎,形成均匀的颗粒状香味粉末。将这种粉末放入涂料印花色浆中,均匀搅拌,用以印制纺织品。借助于粘合剂的作用,涂料色浆及粉末粘合在织物上,而香精在服装穿着过程中缓慢而持久地释放出来。
(3)微胶囊法:是以水或溶剂为介质,加入香精、乳化剂与液态树脂。在强烈搅拌下,由于乳化剂的作用,树脂聚集于香精周围,再用特殊方法使树脂固化,从而使香精包覆于树脂上,形成微胶囊香精粒子。把它放入涂料印花色浆中,均匀搅拌,用以印制织物,借粘合剂的作用而使涂料色浆、微胶囊香精粒子粘合在织物上。
十、怎样克服涤纶超细纤维磨毛织物的染色折皱?
回复↓
涤纶超细纤维磨毛织物染色时极易产生折皱(鸡爪印),尤其是大红、藏青和深灰等色泽一旦发生很难修复。这种织物的组成大多是75D72F(经向)×150D/228F(纬向),密度为144×93,门幅160cm。一般采用退浆→预定形→磨毛→染色→拉幅定形→成品检验染整工艺。
实践证明,形成折皱的因素颇多。如织物经退浆预定形和磨毛后,其经纬向撕破强力分别下降11%和50%;再经130℃下高温染色,无颖使织物结晶区的分子链运动加剧,加之染机上喷嘴压力和导布辊的高速摩擦,织物在机内形成折叠,随角度不同而被固定。尤其是织物转速越慢,染浴中的染料应付地在织物变形区结集,并且浓度越大,折皱印就越深(明显),尽管采取缓慢降温等措施,也无济于事。
经反复实践发现,要克服这种折皱印,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织物宜选用紧式退浆设备进行退浆,如平幅精练机、卷染机,以确保织物打卷平整。
(2)预定形必须视作终定形,即190-200℃×30s,并严格控制热定形机台中主要定形箱的实际温度,定形织物一定要确保5%-7%的含湿率,不宜太干燥,尤其是秋夏季节气候比较干燥的情况下。
(3)磨毛砂纸不仅要平整均匀,而且还要控制张力和速度等技术参数。实践中发现,要精选砂纸,调节水平压辊需视不同规格的产品和标样来决定技术参数。如果由于压辊水平度差,以致磨吃亏
时产生织物局部过热,则难以保证尺寸稳定性,而且织物降强非常严重(见表1)。
表1
不同工艺对织物降强的影响
工序
经向
纬向
坯布
3.76 3.2
定形前
2.16 2.08
磨毛后
1.92 1.04
(4)要选择品质好的分散染料,对色泽牢度要求较高的,则应选择高坚牢度的分散染料,染色时还需添加移染性较好的高温匀染剂。实践证明,修补剂的移染性均较好,如添加修补剂WT-L9(广州华年)作缓染剂,同时再添加1%-1.5%的高温浴中抗皱剂,如浴中防皱剂WT-BH(广州华年),以确保染色均匀。此外,在染色工艺上特别要注意降温速度。一般以1℃/min为宜。最后,在染色操作上,机械的喷嘴压力和导布辊一定要降到最低程度,尽量减少设备与织物的摩擦。
织物最好在短环履带式烘干机上干燥后,再进行热定形。这也是减少折皱形成的方法之一。
(杨招武
朱善长)
十一、
今年我国新增染料品种有哪些?
回复:
酸性染料主要用于毛、丝、锦纶的印染,也用于皮革、纸张的着色,无论是生产量还是进出口量,在国产各类染料中均占有重要地位。2001~2003年国内新增酸性染料品种55个,其中黄7个,橙4个,红17个,蓝10个,绿3个,棕9个,黑5个,在纺织用各类染料中新品种增加最多,约占新增染料品种总数的24.6%。
在新增黄色品种中,C.I.酸性黄19、79、200、242为偶氮型结构,C.I.酸性黄156、194、220为偶氮1:2型金属络合染料。C.I.酸性黄19是一只较为重要的染料,除用于羊毛、丝绸的印染外,还用于皮革着色,天津远东化工染料厂生产。C.I.酸性黄79(酸性黄4GL)属于耐缩绒染料,可在酸性浴中(PH值4.5~5.0)竭染,有优异的湿处理牢度,适用于羊毛及其混纺、锦纶和丝绸,也可用于皮革,我国浙江杭州安隆达化工有限公司、浙江上虞新晟化工有限公司生产。C.I.酸性黄194是一只重要的中性染料品种,我国安徽凤阳染化有限公司独家生产。
在新增橙色品种中,C.I.酸性橙24、56为双偶氮染料,C.I.酸性橙154、174为偶氮1:2型金属络合染料。C.I.酸性橙(酸性橙G)等由联苯胺-2,2'-双磺酸双重氮化,我国河北东光宏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辽宁丹东锦龙染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在新增红色品种中,C.I.酸性红9、42、131、141、257、336、361、410为单偶氮染料,C.I.酸性红114∶1、114∶2、115为双偶氮染料,C.I.酸性红183、308、315、359、407为偶氮金属络合染料。C.I.酸性红131是十分重要的酸性染料品种,浙江杭州安隆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适于锦纶染中深色泽,色光鲜艳,与同系列品种有良好的相容性,具有中至高的泳移性,若再配以匀染剂(如UivadinePA)使用,则对条花有良好的盖染性,在各种锦纶纤维上,染深色时有良好的上染率和提升性能,染中色时有良好的湿牢度。C.I.酸性红315染料适于羊毛、丝绸、锦纶以及毛/涤、毛/锦、毛/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它在锦纶上耐晒6-7级,汗渍5/5级,皂洗4-5/4-5级,我国浙江杭州安隆达化工有限公司、山东青岛隆海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品名为弱酸性红S-G、中性红S-G。
在新增蓝色品种中,C.I.酸性蓝127、225、230、268、277、340为蒽醌型结构,C.I.酸性蓝171、317、328为偶氮1∶2型金属络合染料,C.I.酸性蓝15为三芳甲烷型结构。C.I.酸性蓝15主要用于羊毛、丝绸及羊毛混纺的染色与印花,拔染性好,浙江杭州恒升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该染料色光特别鲜艳,唯耐晒牢度很差(1级)。C.I.酸性蓝171国内山东青岛隆海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该品种在羊毛上耐晒6-7级,皂洗4/5级,汗渍5级。C.I.酸性蓝225为带有溴代丙烯酰胺基的蒽醌型染料,在水中溶解度(90℃)为100g/l,适用于羊毛、丝绸、锦纶及其混纺,染色时加入匀染剂AlbegalSET,染色PH值在4.5~5.0,对羊毛有极好的保护作用,国内浙江杭州恒升化工有限公司、山东青岛隆海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在新增绿色品种中,C.I.酸性绿41、81为蒽醌型结构,C.I.酸性绿73为单偶氮型1∶2金属络合染料。C.I.酸性绿81在酸性浴中(PH值4.5~5.0)竭染,具有优异的湿处理牢度,包括水浸、皂洗和缩绒牢度,主要用于单色和两拼色调节色光,可在锦纶上染深浓鲜艳色泽,还可用于羊毛及其混纺、丝绸染色,耐晒6-7级,皂洗、碱汗渍原样变化、锦纶沾色、棉沾色皆为5级。国外科莱恩和德司达生产,国内浙江宁波染化有限公司生产。
在新增棕色品种中,C.I.酸性棕121、440为三偶氮型结构,C.I.酸性棕215、354为双偶氮型结构,C.I.酸性棕282、283、289、355、365为单偶氮型1∶2金属络合染料。C.I.酸性棕282染料水溶性较好(90℃时溶解度40g/l),拥有良好的耐晒牢度、湿牢度和匀染性能,还有良好的拼色性能,可用于羊毛及其混纺、丝绸和锦纶,由于适于低温染色,羊毛损伤小,耐晒牢度极佳(1/1标准深度可达7-8级),适于汽车工业用纺织品,皂洗(40℃)、碱汗渍、耐摩擦牢度全部为5级,是一只很重要的品种,我国山东青岛隆海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在新增黑色品种中,除C.I.酸性黑109为偶氮型结构外,C.I.酸性黑58、158、207、243皆为1∶2型金属络合染料。C.I.酸性黑58(中性灰BL)主要用于羊毛及其混纺、丝绸、锦纶的染色,染色工艺简便可靠,特别适于羊毛散纤维、毛条的低温染色,若添LanasanLTLig,在85℃即可获得良好的得色率,具有高的耐晒和湿牢度,适于汽车内饰纺织品染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