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列表 |
|
|
|
|
|
如何提高酸性媒介染料染色的条染正品率
酸性媒介染料,由于色光稳定、价格便宜等特点,多年以来一直得到广泛的应用。下面就酸性媒介染料染色时在工艺和操作方面所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说到染色,我们首先应了解酸性媒介染料的染色过程。染料与纤维的结合靠的是它们之间的离子键,当羊毛与染料在酸性浴中进行染色时,羊毛上的一NH2先吸收H+形成NH3,染浴中的H+越多,羊毛上的NH3也就越多,纤维与染料结合的位置也就越多,染料分子先被吸附在纤维上,然后向纤维内部渗透,最后通过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离子键结合也被固着在纤维上。由此可以看出,羊毛吸收染料分子的多少与酸的用量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染色初期,特别是对那些配伍性不好的染料来说,更应该掌握好,否则在起染时,由于酸的用量不当,极易造成花车或内外差。
对配伍性不好的染料,如经常使用的酸性媒介漂兰B、酸性媒介元T。酸性媒介漂兰B在40℃时就有较高的上染率,而酸性媒介元T在80℃时,它的上染速率发生突变,若我们不能针对这一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势必会造成花车现象,但是如果在80℃时若是降低其升温速度或采取恒温保温的方法,减少其上染速率,就可避免这一现象。因此,我们在开始染色时,将pH值调到5.5~6之间,且在40℃~60℃内升温很慢,减少S一80, RRN, B的上染速率,并在80℃时采取保温l0min的方法,以避免酸性媒介元T的突变产生。
染色过程中,保温也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使染料充分上染和匀染,一般为60min。时间太短,染料不能充分上染和氧化,容易出现色差和缸差,而且浮色也较大;时间若是太长,又会使羊毛受到损伤,影响手感。
另外,在媒染前一定要将纤维表面多余的染料冲净,否则就不会获得较为匀透的媒染效果。特别是媒染前铬盐的用量多少也直接影响着泛色的效果,铬盐的用量过少,发色不充分,色牢度降低,且易花车;铬盐的用量过多,既损伤纤维,又污染环境。
由于酸性媒介元T的低温溶解性差,在化料时需先冷水打浆,热水稀释,否则染料易形成胶状,造成毛球外圈粘糊状的色淀。染疵的产生不但给整个染色阶段带来许多不便,还会给后工序的顺利进行带来影响。染色时间长,染浴pH值过大或过小,温度过高都会使纤维受损伤,不但给复精梳带来影响,使纺纱断头率增加,制成率下降,还会造成色泽萎暗、手感粗糙等。松球时,每车必须在误差范围内,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缸差;磅料时的主辅料也应该准确,这样对色光把握很重要;化料后升温前必须要先运转10分钟左右,否则染料易吸附在纤维表面,不利于向纤维内部扩散,造成色斑、色差;对浴比时应保证车与车之间的水位-致,以保证染色效果,而且工艺执行必须严格按照升温曲线进行。以前我厂传统的操作程序是先压毛、再化料,结果总是出现黑底现象(即毛筒底下的四个球颜色较深),通过我们跟踪试验,在染缸内化完料后,先将浴比对到3/4,然后压毛,最后将浴比对好,彻底解决了黑底现象。由于酸性媒介染料染的大多是深色产品,所以为了保证染色质量,我们规定每隔半个月就煮车一次,目前已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经过几个月的生产实践,染色时所产生的色差、色花等一系列疵点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除了上述提到了工艺和操作方面的原因外,设备和原料等方面的因素也会使染色质量产生波动,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环环紧扣,以待取得最理想的染色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