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用染料的染色方法---可溶性还原染料染色
可溶性还原染料染色方法
可溶性还原染料又称印地科素,多数是由还原染料衍变而来。从化学结构上看,是把不溶性还原染料分子中的羰基(>C=O)转变为可溶性的硫酸钠盐。按其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溶蒽素及溶靛素两大类。这类染料溶于水后,能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染色,因此对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都能上染。可溶性还原染料对棉纤维的染色方法简单,染液稳定,对棉纤维的直接性小,故其匀染性好。由于上染率低,价格又较贵,仅适于染浅、中色。
(一)可溶性还原染斜性能及染色过程
可溶性还原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分子结构中所含可溶性基团的多少有关,可溶性基因越多,其溶解度越大,加入电解质,会降低溶解度,增加染料的上染率。可溶性还原染料染色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是染料对纤维的吸附、上染;第二步是染料在纤维上的水解、氧化,即染料的显色过程。当织物浸入染液后,染料被吸附并扩散到纤维内部,因为染料对纤维直接性较低,故可加入食盐或元明粉促染。为防止染料遇酸性物而产生水解及氧化,可在染液中加入适量纯碱,以保证染料的稳定性。
染料上染纤维后,在酸性氧化液中产生水解和氧化,完成染料在纤维上的固着,这个过程称为显色。在这个过程中,染料的水解和氧化是同时在一浴中发生的。一般以亚硝酸钠作氧化剂,与硫酸一起组成显色剂,过量的亚硝酸钠会产生过量的亚硝酸,对含有氨基和亚氨基的染料会引起重氮化或亚硝化反应而导致过度氧化,使之色变。因此,在显色反应中,除应控制亚硝酸钠用量、温度和时间外,还可加入硫脲或尿素加以防止。
(二)可溶性还原染料卷染工艺
可溶性还原染料染棉织物的方法有卷染与轧染两种,选用哪一种方法,要以产量、质量、设备等条件来决定。一般产量少、质量要求高的用卷染。在卷染机上染高档棉织物,可得到良好的染色效果,染色时宜选用直接性大、显色容易的染料,以充分发挥染料的效能。染色前,先将染色织物经过两道沸水处理,使布面不带酸碱。同时,染色过程中应避免太阳光直射及接触酸气,以保证显色正常。
卷染工艺流程:
卷轴→染色→显色→水洗→中和→皂洗→热洗→冷水→上卷。
卷染工艺处方和条件见表2-5。
表2-5
卷染工艺处方及条件
染色液处方(g/L) |
显色液 |
中和液 |
皂洗液 |
工艺条件 |
染料
纯碱
亚硝酸钠
食盐 |
0.3~5
0.5~1.5
0.7~5
10~30 |
硫酸660Be
10~25ml/L
|
纯碱2~3 g/L
|
肥皂3g/L
纯碱2g/L
|
染色30~60℃
6~8道
显色40~70℃
2~3道
水洗(室温)3~4道
中和(室温)1~2道
皂洗(90℃以上)
5~6道
热洗(70~80℃)2道 |
|
|
|
|
|
|
|